世界杯結束也已經過去很久,“神煩”的插播廣告,當時確實令人“余音繞梁,三百日都不絕”。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球迷的世界里。馬蜂窩、知乎和BOSS直聘三家企業被吐槽的體無完膚的同時,也從中狠狠賺了一把,賺得了聲量、熱點、下載量以及用戶。其實,被吐槽也意味著搶占了大眾眼球,企業的最終目的達到了,完勝!
那么,企業做廣告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廣告,顧名思義廣而告之。美國廣告協會對廣告的定義是:廣告是付費的大眾傳播,其最終目的為傳遞情報,改變人們對廣告商品的態度,誘發其行動而使廣告主得到利益。敲黑板劃重點,對于廣告的“生產者”們,“廣告主得利”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所以,盡管這些“洗腦廣告”被diss的體無完膚,卻總是為企業主賺得盆豐缽滿,使廣告主喜笑顏開。講真,那些獲獎廣告都不見得如此有效。
當然,從消費者手中得利并不簡單,想要使消費者徹底“淪陷”,就要進行基于消費者的三步曲:占領他們的耳朵,搶占聲量;占領他們的大腦,補充記憶;占領他們的心,塑造高度。
基于市場來講也要層層遞進,拓市場廣度、挖產品深度、做品牌升華。
這也與特勞特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定位理論相呼應,以“打造品牌”為中心,以“競爭導向”和“消費者心智”為基本點。品牌營銷戰役的一切動作,都是為了爭奪消費者的心智。當消費者想要消費某種品類時,就立刻想起某個特定的品牌,這就是“品牌的力量”,真正建立了品牌。品牌是企業長久生存以及獲利的奠基石。
為了達到終極目標,企業應該怎么做?
企業在不同的時期,需要做不同的品牌運營策略,企業做品牌是一步步進階的,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品牌運營的第一階段,占領耳朵,搶占聲量,拓市場廣度:
品牌和受眾“初次見面、留下印象”,至少讓大家“耳熟”“聽說過”“有印象”,至于消費者喜不喜歡,占有市場聲量以后再解決。說白了,也就是——洗腦。這一階段的品牌代表,如廣告界的俗廣告之首腦白金、神煩之首恒源祥-羊羊羊,后來的溜溜梅,不久之前的馬蜂窩、知乎、BOSS直聘。提到這些廣告,你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廣告詞主動浮現在腦海中呢?
這些廣告一出街,立刻引起了廣大受眾的“不良反應”,迅速地搶占了大眾茶前飯后的八卦閑聊吐槽話題,在市場上成功地鋪滿了聲量。
品牌運營的第二階段,占領大腦,補充記憶,挖產品深度:
品牌與消費者產生互動,使品牌形象豐富起來,讓品牌從“有印象”變成“好印象”。這一階段的品牌,比如網易云音樂、999感冒靈。讓我知道我不孤單,讓我相信世界充滿愛......
品牌運營的第三階段,占領心,塑造高度,做形象升華:
在這個階段,品牌已經不是品牌,而是和大眾產生的共鳴,成為他們的精神追求。比如蘋果的“think different”、耐克的“just do it”、奔馳的“The best or nothing”。不需要多少言語,一個Logo一句話,就引起一大群粉絲的尖叫和崇拜。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企業在占領耳朵的第一步就已經over了,別說成功渡劫三步曲了。能做好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一半了。當然,想要長久存活下來,打造真正的“品牌”,就不能止步不前,還要做好深度和品牌升華,滿足受眾的精神追求。很多企業在第一步做聲量的時候,采用的“搶占”形式就是——洗腦,洗腦廣告持續轟炸。
品牌運營第一階段,妙優車的案例,就挺“神操作”。
妙優車作為其行業的后起之秀,對自己的定位和所處的形勢還是很清晰的。其競品的市場聲量已經很大了,在競爭激烈,初入市場的情況下,直接去做品牌升華,做一場與客戶之間的心靈互動?不合適吧?客戶連你是誰都不知道,還跟你互動呢?所以,此次的洗腦神作三連環,不管是吐槽也好、致敬也罷,熱點也“蹭”的夠大,也引起了足夠的關注度和吐槽點。寬度確實做夠了,市場聲量還是很不錯的。妙優車“神作”了解一下:
看的是不是有點尷尬癥都犯了?這種洗腦廣告一直備受吐槽,然而看似很low的重復式洗腦廣告,并不是出于廣告的創意無能,而是有意為之。為什么要做洗腦廣告呢?
洗腦廣告的營銷邏輯是什么?
當我們在看廣告時,進入大腦的首先是聲音。如果在短暫的時間內,邏輯思維不能把聲音轉化成文字,它會在0.2秒內退出,因此這種“重復”的洗腦,是使觀眾準確將信息轉化成文字的有效方式之一。
馬蜂窩和知乎,均出自葉茂中之手,真的很葉茂中...... 葉大師提出過一個理論:一流營銷,制造沖突,二流營銷,解決沖突,三流營銷,發現沖突。
那么,這類洗腦廣告的邏輯就是,讓大眾初看廣告時,沖突感到不適,由“不適”再產生逆向強化記憶的效果。在這里,又要劃重點了,我們所講的“制造沖突”,并非跟受眾的利益起沖突,而是對記憶效果產生碰撞。洗腦廣告,雖然“絮叨”,但是,我們仍是在精美的視覺包圍下,看到并記住這類廣告的,甚至會不自覺地哼哼兩句廣告詞來。比如,為馬蜂窩代言的軒哥,為知乎代言的昊然弟弟,聽覺上煩是煩,但視覺還是很美好的。
那么,到底要不要做洗腦廣告?
那要看品牌處于什么樣的階段,你的目標受眾是誰,你想占領哪些市場等等因素。當然,事件營銷創意到位,也很容易爆發的,但事件營銷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時效性和記憶度相對較低。所以,如果一個企業處于初級階段,運用洗腦廣告迅速占領市場聲量,完全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方式。當年的腦白金,成功的洗腦,迅速地占領了城市及農村市場,直到現在仍有一大批過年過節送禮的死忠粉。
此次妙優車利用病毒視頻做了一把事件營銷,著實燃了。又有人說了,這洗腦三連環的TVC算不算抄襲呢?抄襲算不上,暫且定義為“廣告創意的搬運工”吧。將三篇洗腦廣告采用“鏡中鏡”的創意結合起來,借勢又造勢,再次成為了焦點話題,而且很有可能讓其他三個企業再火一次呢,這是不是我們常說的共贏呢?
畢竟市場這么大、競爭這么烈,有知名度,就會有客戶買單,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關鍵吧。有聲量就會有客戶買單,這就是為什么大眾把洗腦廣告diss的體無完膚,老板們卻仍樂此不疲。
洗腦廣告也在與時俱進著,從恒源羊的羊羊羊,簡單粗暴的文字重復,連畫面色彩都很辣眼睛;到知乎、馬蜂窩的提問式互動,開始與受眾有了溝通,視覺效果也有所提升,請軒哥和昊然弟弟高顏值站臺;再看妙優車的洗腦三連環,巧妙地蹭熱點,從而大大縮短了燃爆自己的時長,創意上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增加了“鏡中鏡”的創意小心機。我們看到,洗腦廣告是進步的。
洗腦廣告路漫漫,除了重復,我們想看到更大的突破和創意,各位廣告界的精英們仍需努力。進一步的思考,企業在搶占市場聲量的第一個階段,只有各種花式洗腦的一條路子嗎?我們需要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