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一生,有且只有“兩次”港交所。一次留給金山,輔佐江山16年,雖遺憾有余,最后也算是功成身退;一次留給小米,年過四旬再創業,雷布斯的執念一晃已是8年。如果說,金山代表了雷軍對老東家的絕對忠誠,那么,小米則是一個少年不老不死的創業夢想。從讀到《硅谷之火》的那一刻起,這個夢想就被點燃了,悶聲、隱匿、直到最后噴薄而出……2018年7月9日,雷軍再次出現在港交所,黑西裝、橙領帶,標志性的勞模笑,小米上市了。
回顧小米的成長之路,營銷曾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死磕新媒體、深耕粉絲經濟、親自推倒不請代言人的flag,每個標簽都是智能手機行業最貼切的動態標注。
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說的就是小米。小米誕生的2010年。諾基亞奄奄一息, 抱著塞班的小腿不放,誓死不投奔安卓陣營;蘋果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新紀元,在那以后的很長時間里,手機分為兩類:iphone和其他。
新技術正以摧枯拉朽之勢襲來,移動互聯網正在顛覆一切,而這也恰恰是新公司最好的發展機會。
小米給自己的定位是“互聯網手機”。通過互聯網來研發,也通過互聯網來發行,完全省去中間渠道。價格上,主打性價比,一度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戰拉低到千元級別;MIUI系統的更新迭代,也跟上了互聯網速度,基本上做到了每周更新。
MIUI發布第一個內測版本的時候,第一批用戶只有100人。當時的小米既沒有錢,也沒做任何推廣,這批用戶就成了小米最珍貴的種子用戶。他們是小米系統的首批測試員,日常工作就是泡論壇、吐槽bug和被工程師回訪。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也是口碑傳播的起點。到2011年,小米手機正式發布的時候,MIUI已經擁有了50萬發燒友,而這些人正是通過論壇發展壯大的。激發他們自來水的點包括,MIUI使用更流暢、可自行編程系統主題等特點。
用小米的話來說,互聯網思維就是口碑為王,而口碑的本質就是讓用戶有參與感。為此,小米專門設計了“橙色星期五”開發模式,每周五MIUI定時更新。隨后,用戶可在下周二上交體驗報告,小米再根據反饋適當調整。
后來的故事就很熟悉了。2013年,小米拍了部微電影。把這100個人的名字印在了電影里的賽車上,名字就叫做《100個夢想的贊助商》。在MIUI的第一個正式版本里,這100個用戶的論壇ID還出現在了開機頁面上。據說,到現在,小米高管的手機里都存著這些人的聯系方式。
依靠論壇,小米抓住了一批狂熱的手機發燒友,他們親切的自稱為米粉。 米粉的故事從論壇開始,卻不是以論壇結束。小米曾在微博上發起過一個活動“我是手機控”,用戶只需在活動頁面選擇相應的機型,便可生成一張圖片和文案,隨機分享到微博。這個活動最終吸引了100萬用戶參與,大部分人都轉化成了米粉。
小米手機2上線的時候,舉辦過一次微博專場。5萬臺手機,在5分鐘之內被搶購一空。活動結束后,小米官微曝光量達2.3億次,增加了80萬粉絲。
漲粉看起來容易,可要運營起來并不簡單。小米是罕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是小米的產品理念,也是維系米粉的信念基礎。小米還舉辦了線下活動”爆米花”和一年一度的”米粉節“,公司高管親自到現場和粉絲拍照、玩游戲,為的就是增強粉絲的粘性。
有人甚至把小米式的饑餓營銷也歸結為米粉的作用力。每次小米新品發售,都會導致官網癱瘓。究其原因,小米前后采取的論壇用戶優先制、官網排號制、特殊用戶發放H碼,勾起用戶好奇心是一方面;平臺刻意制造的“供小于求”的情況也是一方面。說到底,都是為了吊足米粉的胃口。
2014年,小米迎來高光時刻。手機銷量突破6000萬臺,估值達450億,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人們把小米模式歸結為:不建工廠、不做線下渠道、不投放廣告,而是以高性價比、互聯網銷售的方式快速打造單品爆款。
2014年10月小米發行由黎萬強編寫的內部營銷手冊《參與感》
《我們的時代》
這是雷軍創立小米的初衷,他或許也沒想到,有一天,會看見吳亦凡、梁朝偉、劉詩詩同時出現在自家的代言人陣營。
2016年10月梁朝偉代言小米Note 2
2016年7月吳秀波、劉詩詩、劉昊然代言紅米Pro
2017年7月吳亦凡代言小米5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