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明星全球造勢的情況下,《復仇者聯盟:3》毫無懸念地奪得了北美票房三連冠。在中國,盡管與北美上映時間延遲了近兩個星期,這部眾星云集的好萊塢大片還是影院的排片占比達到了73.2%,上座率超過40%,上映兩天,票房輕松打破10億。
但這樣耀眼的成績是否令人滿意呢?漫威的心情大概是喜憂參半。
一方面,全球票房過十億美元,但另一方面,制片成本高達17億人民幣,明星下餃子式的扎堆,《復聯3》的全球成績卻只是勉強超過第一部的15億美元。
具體在中國市場,電影上映之前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突破紀錄的想看人數和預售成績,都讓人期待著它能成為內地第一部破30億的進口片。但午夜場、首日、首周末票房都與去年的《速8》持平,目前看只能保20億。
這個體量,顯然撐不起漫威“十年布局,巔峰一役”的野心。
從2008年的第一部《鋼鐵俠》起,十年來,漫威用劇情相互勾連的19部電影,和驚人的超過150億美元總票房,從瀕臨破產的漫畫公司,驚艷轉型,成為了龐大的IP影視帝國。
更重要的,漫威的十年不僅攪動了好萊塢的格局,更改變了好萊塢的游戲規則。近五年來,好萊塢六大影業的制作越來越傾向于已有大IP的延伸,中等成本的原創電影幾乎銷聲匿跡。而掃一眼好萊塢未來幾年的拍片計劃,幾乎八成以上的電影都是某個“宇宙”IP的續作。
危險的是,漫威現在這種做法堪稱三國時期的鐵索連舟,看似鏈成大航母能抵抗風浪,但一損俱損,主演價高、入門太難、觀眾迭代、審美疲勞都是一把把借風就著的干柴。
從這個意義上講,漫威的成功,引領了好萊塢十年的產業方向。而漫威的轉型焦慮,也幾乎是整個好萊塢的焦慮。
成功真的可復制嗎?好萊塢的轉型焦慮
“電影宇宙”真的是電影票房成功的不二法門嗎?事實上,除了漫威做到了幾乎每一部都盈利,并不是每一個宇宙都有絕佳的票房表現。
即使對于打造出最成功電影宇宙的漫威來說,無限擴張的電影宇宙也問題多多。
① 對于已經持續了十年的系列電影來說,演員更迭不可避免
復聯教父級的人物“鋼鐵俠”唐尼已經五十多歲,片酬也從50萬美元漲到1億美元。“美隊”出演第一部漫威電影時片酬50萬,《復聯3》中片酬達到800萬,“雷神”第一部電影片酬30萬,《復聯3》中達到650萬。演員片酬的水漲船高已經讓套拍的復聯3和復聯4的成本超過10億美元,而復聯3的票房僅比復聯1增長了1億。
核心演員的謝幕會對整個系列產生什么影響?對如今的MCU來說,任何設定上的改變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② 此外,漫威宇宙正變得太過龐大和復雜,漫威電影開始越來越難以獨立成篇,而需要大量依賴其他電影的內容。
這大大提高了新觀眾的準入門檻,看一部電影要補全之前幾十部電影,這讓新粉絲望而卻步。
而且,為了保證電影宇宙劇情上的連貫性,單體電影很難形成一個真正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更像是一年播兩三集的大制作美劇。當復仇者聯盟的成員數量膨脹到無論多大的廣角鏡頭都無法讓他們同框的時候,單集電影里的人物成長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
漫威十周年,超級英雄人物數量已經膨脹到36個
③ 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漫威已經把超級英雄變成了IP金礦,并用嚴格的品質把控讓每一部漫威電影都保持相似的風格。
為了漫威電影宇宙的統一性,漫威不可能出現諾蘭式的創新,或像《死侍》、《自殺小隊》這樣風格迥異的作品。但當觀眾被數十部同類流水線工業化電影轟炸后,一旦審美疲勞,這座金礦將迅速貶值。
斯皮爾伯格曾預言,“總有一天,超級英雄電影也會步西部片的后塵,迎來周期性的衰落?!?IP生態運營如同赤壁時曹操把所有戰艦首尾用鐵索相連,這樣做可以確保電影的質量和票房都不會太差,但當一個公司只依賴于一種類型的電影時,漫威這支難以掉頭的艦隊要如何抵擋觀眾審美疲勞的大火呢?
對于如今的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占據電影市場主導型份額,且故事成為電影宇宙,一旦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電影宇宙”的崩塌對好萊塢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對于漫威故事來說,復仇者聯盟終極一戰后,宇宙如何重啟是影迷最關注的。而對于轉型焦慮中的漫威影業和好萊塢,也是時候重新開始創新了。
|